top of page
Search

朱士維|書院日講座:關於人生,我到底要什麼?

Writer's picture: 全人書院學生會全人書院學生會

(撰文:蘇穎欣)人生問題是否曾不停盤旋於腦中?讀書、工作是如此的理所當然,還是我們都被社會框架給侷限了!​這次講座,我們邀請到 臺大D-School副院長朱士維教授​分享自身經驗及對教育現場的觀察,引導參與者思索人生。

學校、科系可以代表你嗎?

趙元睿助理講師分享了他對自我介紹的見解。每每聽到大家要自我介紹的時候,都會自然而然地以學校科系作為開場白。除了在現實生活,在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網絡上,大家都不謀而同地把Instagram的bio填上自己的學校科系。但説真的,你的學校科系又真的能代表你嗎?我覺得這點非常發人深省。

價值觀或許更能代表你?

趙助理講師隨之分享更能在自我介紹中代表我們的題目「價值觀」​。價值觀是我們處理事情判斷對錯、做選擇時取捨的標準。每個人對於兩性平等的支持、宗教的作用、對環境的態度、工作、家庭、政治和民族認同都不一樣,獨特的價值觀使我們成為我們,就如指南針,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,包括:如何行事、如何做選擇、會成為什麼樣的人,以及會如何對待自己和他人。雖然説在初見面就談及價值觀很容易起爭執,但這卻是令別人快速認識我們為人的方法。

充滿不確定的人生 利用實踐化解焦慮

朱教授隨後分享了解決人們對於人生不確定性焦慮的方法,最能減少焦慮不安的方法就是實踐!也分享了泰戈爾的名言:「指責别人最容易,認識自己最難。重要的不是被灌輸了什麼,而是我想做什麼、想要實踐什麼。」

Q&A環節有院生問及戀愛婚姻,社會框架給侷限了人生好像必須按社會規範去結婚生子。「男大當婚、女大當嫁」這句俗諺對社會中適婚的成年男、女尋找適當婚姻配對對象的一種重要行為指涉,強大的社會壓力與限制使組織家庭成為社會共同期望,一旦在適婚年齡不去選擇結婚,就會受到家庭長輩與社會的「關懷」。


「雖然自己已經成家立業,但結婚、生子的決定並不是由社會規範來決定,而是當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,由他自己選擇去下這決定。」朱士維堅定地說。確實,社會的規範令我們對於婚姻、育兒很抗拒,但正如朱教授所説,決定權是在自己手上,或許在這一刻我們還有很多不確定性,生涯中對於未來的徬徨不一定會減少,但希望各位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,能夠漸漸得知自己可以從什麼得到成就感和喜悅,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!



96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©2020 by 台師大全人書院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