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撰文:陳宏駿)「斜槓青年」一詞在近幾年大為流行,更受到年輕世代的廣範討論,並且被視為一種具有正面價值的追求目標。跟著這起浪潮,3月29日的書院日講座,我們邀請到成功大學數位媒體經理羊正鈺,除了分享自己的斜槓生涯,也與我們一起討論「斜槓是什麼」,而我們又「槓上了什麼」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e837db_dd8b7eb5e36c4c7a83ec8138976fb30c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76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e837db_dd8b7eb5e36c4c7a83ec8138976fb30c~mv2.jpg)
斜槓生活才有價值? 羊正鈺搖頭否認
「斜槓」的概念源自美國紐約專欄作家馬奇·艾波赫的暢銷書《不能只打一份工︰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》。現代社會,我們處處聽聞身兼多職的朋友、同事或親人。而通常以斜槓人生自豪的人,認為工作本不該拘泥一職,因為一個人應具備多重面向。多元發展人生職涯,並且結合興趣與熱忱,生命才能過得更有意義。然而,從大學開始就在不同領域間闖蕩的羊正鈺,對於「斜槓青年」一詞,他卻有不同詮釋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e837db_35f3e5b7f52a446bb6a95e2c2141f877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653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e837db_35f3e5b7f52a446bb6a95e2c2141f877~mv2.jpg)
我是斜槓人才? 還是不務正業的傢伙?
中原化學系畢業,研究所念卻跑去唸BMA;在學校創辦MBAtics,畢業後卻到肯亞做國際志工;在志工組織遇到校長貪污,回國後竟決定踏入媒體創新,進入關鍵評論網。幾年後,更秉持「自己的夢想工作自己創造」的信念,寄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成功大學校長,現在成為成功大學的數位媒體經理。在別人眼中看來斜槓的羊正鈺,卻戲稱自己只是不務正業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e837db_e72b0c69136f44529588b2e528f1eac8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751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e837db_e72b0c69136f44529588b2e528f1eac8~mv2.jpg)
關鍵從來不是how 而是WHY
「我一點都不斜槓」是羊正鈺給自己的前半段的人生所下的註腳。他認為,「關鍵從來不是how,而是WHY。」然而,全人書院一年生心輔113的蔡霖也提出疑問,由於沒有人告訴過我們應該如何探索,因此當自己還不知道WHY的時候,害怕自己在大學探索了四年卻成為一場空。而羊正鈺卻反問:「從小到大,你有沒有用盡全力認真過做一件事情?」讓全場一陣寧靜,一同思考自己的曾經,回憶過去那些義無反顧的努力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e837db_ca7cc8f179784cad9f9b1a43b6fb7b0c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748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e837db_ca7cc8f179784cad9f9b1a43b6fb7b0c~mv2.jpg)
探索不應淺嚐即止 更應該深入踏足
羊正鈺認為,如果盡全力做一件事情,才會知道自己的能耐,也才會知道這是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。因此,探索不應該淺嚐即止,更應該深入踏足。「地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變成了路。」一句引自魯迅<故鄉>,羊正鈺希望透過這句話,支持找到WHY的人勇敢前行,也勉勵還在探索的人深度踏足任何有興趣的領域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e837db_c70f00316aa84a4a867e2663395fb4cc~mv2.jpeg/v1/fill/w_921,h_483,al_c,q_85,enc_auto/e837db_c70f00316aa84a4a867e2663395fb4cc~mv2.jpeg)
Comments